2012年4月27日星期五

大茶飯廳

今期開翠華,睇睇在大陸複製香港品牌,可以有幾成功。

星期四,幾份香港報紙,不約而同引述「消息人士」報道,翠華茶餐廳要上市,集資額最多16億銀(港元,下同),假設賣四份一股份出街,即係話,一間中港澳門只有23間分店的港式茶餐廳,估值64個億。

賓架個袋有公司要上市,出得嚟吹風,多數只會吹大唔會吹細,可以百分百肯定,除非港股特然翻生大量,否則集資2億美金呢個數,只係貴到無倫吹水價,大佬,當翠華坐住一兩個中環舖位,資產有幾億銀貨仔,資產淨值高達130億元的三線地產公司永泰(0369),而家市值都係43個億,條數可以點計。

咖啡奶茶,屬於茶餐廳食水最深的食品,大家差唔多貨色,唔會有人開快餐賣貓屎咖啡,杯「茶」幾多錢,就知道間嘢定位在邊度。翠華一杯涷茶,大約十五、六蚊,貴過大家樂(0341)兩三蚊,賓架要湊翠華上市,好自然會將呢個溢價,投射在公司估值,大家樂舊年純利2.4億元,市盈率23倍,而家條街吹緊有關翠華的估值,唔會平得過大家樂,甚至可能貴幾條街。

順叔呢類中坑,對於翠華的回憶,在於那些年在中環蒲完,行去廿四小時營業的翠華醫肚,貴少少,得好似又好食過大部分茶餐廳啲啲,呢個一般食客的印象,唔會假得去邊,幾十年落嚟,變咗茶餐廳「名牌」,去開蘭桂坊的老外,都講得出「Tsui Wah」,Lonely Planet以前都曾經介紹吓,斷估唔少在大陸出版的香港旅遊指南,都有推介翠華。

香港人唔係咁多閒錢或機會改善居住,追求生活質素品味,剩低飲飲食食,所以電視台充斥無厘頭講飲講食節目,琳琳種種食肆,亦越開越多,選擇好似多咗,但係多咗餐廳,分薄晒貨源,食材質素近年反而大降,所以啲越嚟越唔好食。老店好少話開到通街係,全港有廿間太平館,賣唔到成嚿水一碟乾炒牛河,因為這個「量」與「質」的互動關係,相信唔少幫襯開翠華的食客近年都會感受到。

翠華仲係香港得幾間舖頭年代,就算賺錢,唔會賺到可以上市叫價幾十億咁巴閉,今日最大分別,在於個「名牌」可以複製,分店越開越多,唔覺唔覺,香港已經開咗20間,上海兩間,澳門一間。

翠華招牌可以出現細胞分裂的突變因素,同好多香港消費品牌一樣,因為自由行,市場過去十年谷大近一倍,唔係內地同胞,原本700萬人的市場,放唔落咁多新商場,亦裝唔到咁多間貴價茶餐廳,不過當港九新界已經有廿間翠華,再多落去變咗大家樂,翠華上市最大賣點,肯定話自己可以在內地大量細胞繁殖。

香港品牌受內地遊客歡迎,累積一定知名度,由正版到老番,都大把人在內地複製,幾乎每一個一線城市,都會搵到一個「IFC」或者「時代廣場」;大家樂又話在一線城市搞「金牌大家樂;中環大地主之一的盛智文,又有意思將蘭桂坊上市,在大陸整多幾個「蘭桂坊」;連現代教育(1082)都話要殺入大陸開補習班,搞個港版「新東方」。

北上搵銀,複製香港成功經驗,人人都識得講,但係13億人市場,又點會係700萬乘185倍咁簡單,暫時可以成功移植的品牌唔多,失敗例子反而唔少。
另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港發達故事,米蘭站(1150),上市啱啱一年,上市時夠話二手名牌生意在大陸有得諗,集資之後,唔單止在大陸冇大展鴻圖,集資所得更加有一大截用咗嚟買香港地產。

物離鄉貴,港式茶餐廳,去到大陸開舖,變成上菜,碟頭中港同一價錢,講緊收人仔,翠華在內地盤生意唔係冇得諗,不過透過大肆擴張,亦好容易摧毀品牌價值,如果人仔咁好搵,上海唔會得兩間翠華咁少囉。

2012年4月26日星期四

漫談港交所(下)

上回講到,港交所(0388)主席職位,主要工作其實做協調,新任主席周松崗,做過港鐵(0066)行政總裁又撈過渣打(2888)非執行主席,管理過公司又管理過董事會,頭圓臉濶中通外直,就算唔熟金魚缸潛規則,做和事佬應該好稱職。

港交所制定業務策略的角色分工,主要落在行政總裁身上,由第一代的鄺其志到今日的李小加,個個上場都會整份三年計劃,三年又三年,現家呢份《戰略規劃2010-2012》,已經係第四份發展大綱,講就好似勁有系統步驟,不過睇真啲,份份都似乎講緊嗰幾飛,確立吓相對於內地市場的定位、開拓吓新產品擴展業務、改善服務及質素咁,最多係咬文嚼字有啲唔同。

四份三年計劃份份差唔多,李小加09年上任以來,除咗成個人瘦咗幾個碼,次次出場都係嗰三幅被,香港離岸人民幣資金池谷大咗咁多,港交所好似從來有食到乜嘢著數,三年來純利幾乎原地踏步,如果唔係港交所奇貨可居只此一家,冇可能仲有25倍市盈率咁巴閉。

好似順叔呢類財經茄哩啡,覺得港交所份份發展計劃都似層層,原因好簡單,因為幾乎每一個成熟的股市,可以進一步發展的空間唔係咁多,上市及未上市的公司數目都有限,作為交易所要變多啲生意出嚟,一係在現有有限市場資產當中,變嚟變去變多啲衍生產品;一係走出去同其他交易所搶生意,前者涉及太多財金專業知識,普通散戶唔會感覺到,後者全世界都做緊。

好似紐約交易所,美國已經係全球最大股市,本身更加冇壟斷地位,要增長,唯有四圍溝女拼購,同泛歐交易所合併完,又打德國交易所主意,個公司名越嚟越長,一加一又唔係等如二,唔見得賺多好多錢。

最近倫敦商品交易所(LME)放盤,條街傳到咁行港交所在最後買家名單之一,斷做唔會流得去邊,不過倫敦證券交易所(LSE)講賣盤講咗十幾年,都知道英國佬胃口唔細,LME潛在買家一大抽,港交所就算得米,肯定唔會平得去邊,發新股做彈藥又會溝淡每股派息,現時3厘幾息率涷過水,早年交易所併購火紅火綠,港交所從冇任何動作,今日山長水遠走去倫敦玩商品交易,假設唔係乜嘢國家任務,其實突顯咗自然增長有限,等內地開放資本帳等極未成事,需要尋求結構性增長的困局。

07年港府無端端爭持港交所至超過5%,平均價超過150港元,突破持股披露水平見晒手影都在所不惜,從來冇一個令人信服的解釋,當年條街傳過,港府諗過同滬深交易所交換股份,深化中港市場合作,不過最後內地改革建議急剎車,無論點都好,港府似乎有需要保持最少半成持股,港交所收購LME的話,有可能觸發港府再增持。

港交所最有潛力的結構性增長,唔使問阿桂,來自大陸,08年全球信貸危機之後,內地金融改革步伐放緩,直接反映在港交所近幾年的收入增長,不做不做終需做,03年自由行在香港都仲係新鮮事物,今日中國遊客已經遍及全球,內地資金一樣,冇可能永遠焗喺大陸塘水滾塘魚,內地金融市場改革對香港有乜機會,無謂嘥口水,港交所的四個三年計劃,已經講咗十年,最簡單睇法,係好多嘢唔係會否發生的問題,而係幾時發生,而發生的時候,又會快到你唔信。

交易所呢盤生意,可以講到好複雜,亦可以睇得好簡單,全香港得一個,任何時候都有大把投資者落搭,長線捧場客似乎更加越來越多,舊年市況咁波動,港交所股價好似未見過雙位數字,理得佢邊個做主席邊個做老總,覺得平就買啲,唔會錯得去邊。

關連文章:
1. 漫談港交所(上)(下)

2012年4月25日星期三

漫談港交所(上)



今期開港交所(0388)

呢個香港最大合法賭場,已經換咗三代行政總裁,星期二,第三代董事局主席出場,前港鐵(0066)行政總裁周松崗走馬上任。

香港股市收藏咗全港富豪大半副身家,港交所第一任位主席,叫李業廣,胡關李羅個「李」,同香港大孖沙關係千絲萬縷,唔使多講;第二任夏佳理,做咗立法會地產界代表十幾年,更加係地產商半個代言人,可見港交所主席一職的「戰略價值」,就算外行人睇唔到,亦絕對唔係一個表掦退休猛人貢獻的象徵式神台位。

港交所主席一職任免,通常在4月股東大會出現,今次撞正香港新舊政府交接,屬於尷尬期間最受注目的一個任命,周松崗在唐英年出任財政司司長年代,獲港府委任做港鐵老總,當日亦係提命唐唐選特首的商界代表之,好明顯係「唐營」人物,而家唔知算唔算係加入「香港營」,不過,就算振英哥幾強勢,照計唔會咁快瓣瓣都踩,尤其係金融命脈,講到尾,任期都係兩年啫。

受到法例保護,港交所在證券交易同埋結算,都有壟斷性地位,之前十年仲有巨型國企排隊上市集資,得天獨厚,唔計其他,只係講作為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,差唔多邊個上去都冇乜所謂,甚至係少做少錯。

第一代港交所老總鄺其志咁,人稱「神童」,夠晒叻啦,一場所謂「仙股事件」,放低一句「公道自在人心」,拍拍屁股走人,結果一拍跌咗幾億銀,145萬股港交所認股權,股價個位數字沽清,相反接任的周文耀,相信冇乜人知道佢做過乜嘢,反而冇做過乜嘢就好多人記得,例如季度業績、創業板改革、董事禁售期等,稍有反對聲音就收韁, 愈300萬股港交所認股權,同鄺其志差唔多,但係個位數字坐到三位數字紅衫魚,幾億銀袋袋平安。

法例賦與港交所壟斷的市場權利,同時亦有維護公眾利益的義務,既是上市公司又係遊戲規則制定者,先天性有衝突,舉個例,近年有唔少公司,無謂開名,上市最大目的,就係炒個股價落嚟,如果港交所上市科擴張人員編制,或者出高啲人工請多啲資深專業人士,肯定會捉到唔少古惑仔,但咁做唔單止增加港交所營運成本,甚至係倒自己米,港交所肯定唔會咁做。如果好似夏佳理咁講,港交所冇責任保證上市公司質素,唔該交出監管權力,由證監做,港交所撓埋手專心做賭場算喇。

監管同埋搲銀,永遠在在結構性矛盾,邊樣做多啲邊樣做少啲,好睇話事人個人意願,好似鄺其志咁,政務官出身,做慣睇場角色,自然會做多啲,不過神童就算移民澳門做咗馬交人,冇乜殺傷力,在香港馬會游水都仲會同人開片,唔襟撈似乎係必然之事。

一間上市公司,如果董事會主席同埋行政總裁,角色已經分開,主席代表大股東利益,負責方向,行政總裁就去執行。港交所股權分散,冇大股東利益,更加係一個政府控制的法定機構,主席一職,基上上係做協調工作,港交所有關主席及行政總裁的分工,講到明後者管理公司,負責「制定及建議集團戰略及政策予董事會考慮」;主席則管理董事會,確保全體董事「全力及積極地參與建設及議訂集團戰略及政策」。

如果係咁的話,周松崗有冇在金魚缸打滾的經驗,又唔係咁緊要,因為主要角色係做和事佬,周松崗個頭夠大夠圓,成個IQ博士栗頭老師咁,笑起上嚟見牙唔見眼半尊活佛,俾佢鋤一嘢都以為中咗愛心頭鎚,當年兩鐵合併,收服九鐵呢個獨立王國,唔見冇嘢火爆場面發生,條友應該有啲計。

下回再續。


關連文章:
1. 漫談港交所(上)(下)


2012年4月24日星期二

短路電動車(下)

上回講到,中國要發展電動車,減低對石油等石化能源的依賴,變成國家安全層面的政策,不過如果仲係燒煤發電,亦唔見得環保得去邊。

跟住阿公政策玩「綠色投資」,近年在港股都好時興,早兩年,炒風炒水炒太陽,其乎乜嘢清潔能源都曾經炒過飛沙走石,正正因為中國搞環保,投入咗唔少銀兩。
中國作為全球最大能源消耗國,理論上,現階段投入幾多錢搞替代能源發電,都唔會好似鋼廠咁,出現全國性的多餘產能,問題係其他配套設施追唔上。

舉個例,風電及光電夠清潔,但係供應唔似得火電咁易控制,電力供應唔夠穩定,時有時冇,當佔據電網容量超過10%以上之後,功率唔穩定會嚴重影響電網系統的安全運行。所以,荷蘭風車式風電設備全國都係,不過出於電網安全的考慮,唔少風力場經常要暫停運作,明明可以發電都要落閘,內蒙新彊等特別大風的地方,所謂「棄風比例」可以高達35%。

投資咗幾百億銀的產能,就咁放喺度食西北風,原因之一,在於國家大力發展新能源之時,對儲能技術唔夠重視。儲能技術有好多種,所謂「儲能電站」,即係一嚿嚿大電池,屬於最具彈性的技術應用,將電能轉化為化學能暫時儲起,到有需要先釋放落電網。

而家全國有兩個兆瓦級的示範儲能項目,包括南方電網同比亞迪(1211)在深圳的鋰離電池組,不過技術未夠成熟,早排內地傳媒就報道過,比亞迪幫南方電網做的儲能機組,運行約一年以來,曾經冒煙22次,又唔夠經濟又唔夠安全,儲能大電池究竟應該由電廠定係電網埋單,更加未拗掂數,所以風電光電的上網電費機制,仍然未可以完全落實。

政府真金白銀搞清潔能源,不過在儲能呢個最後一里環節,呢個因為電池技術引伸出來的「短路」,在電動車商業化的發展,同樣出現。

電動車同埋其他清潔能源應用一樣,現階段成本太貴,推出市場吸引唔到普通人幫襯,全世界都需要政府政策的驅動,最重要的基建措施,包括叉電站,等同如傳統汽車市場的油站。

國務院上星期終於通過咗嗰份《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(2012-2020)》,日前科技部又整多份《電動汽車科技發展「十二五」專項規劃》,但係兩大份文件,都講明發展電動車係中國汽車業的「戰略方向」,但同時亦冇交待到,電動車市場的「加油站」,究竟採用「換電」定係「充電」的方案。

大家可以試吓想像,到咗2020年,假設全中國有500萬架電動車,到時車主要排隊慢慢叉電,定係求其行入一間便利店或者傳統油站,換嚿汽車電池就走得,前者需要時間更長,但係唔需要乜嘢高科技投入;後者快過打針,但係同儲能電站的應用一樣,需要電池技術上面出現大突破,發展出推動力夠勁,又細到可以方便更換的汽車電池。

呢個講緊未來中國電動車市場供電模式的標準,兩份有關電動車的規劃文件,對有關問題略而不談,即係未講掂數,國企電網、車廠甚至通用電器等外資公司,齊齊在拗手瓜,傳統車廠,梗係傾向政府投資完可以搭順風車的「充電」模式,好似比亞迪呢類,聲稱掌握到電池技術的公司,自然傾向「換電」,最少就算自己部車賣唔出,都可以賣電池,如果對內地電動車市場有興趣,需要留意供電及電池制式,會否出現一個全國性法定標準。

人類發生汽車近百年,相關工程技術,已經非常成熟,到咗打品牌的階段,電動車剛剛起步,間間車廠都話會做,更有無數外國公司在研發相關的電池技術,電動車市場最後決定勝負因素,極可能唔係架車,而係粒電池。

2012年4月23日星期一

短路電動車(上)

今期開電動車,講呢個熱門話題的冷門環節。

保護環境呢家嘢,人人都唔會反對,但係去到要自己俾錢的時候,唔係個個都願意為下一代付出,同一道理,去到外交場合,未到未明之後水浸眼眉之前,怕且國際社會講合作搞環保,會繼續好似幾年前氣候峰會咁場場鬧劇。

樂觀啲睇,在「人身安全」及「地球安全」之間,最少近年越來越多政府,將環保放在「國家安全」的高度睇問題,連中國都開始將環保列做考核地方官員因素之一,叫做係一個大進步。

推動環保,要求個人為長遠及整體利益作出犧牲,某程度上,可以話係自由經濟的最大理論盲點,政府透過干預支持部分綠色產業的發展,基本上唔會聽到乜嘢反對聲音。中國人環保意識普通及唔上已經展國家,不過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,仲要係一個規劃經濟,中國要搞電動車,效率有可能高過唔少西方國家。

上個星期,國務院終於通過咗一個叫做《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(2012-2020)》的規劃綱要,呢份政策文件,大大話話已經傳咗兩年,拖到今日先通過,可以想像,背後拗數花咗唔少時間。

需要知道,2008年至2010年,中央政府透過大量政府補貼,包括汽車下鄉、舊車換新車津貼等政策優惠,支持內地汽車業的發展,一舉令中國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,不過同時令主要城市的塞車及污染問題更加嚴重,結果到2010年底政策要嚟過急轉向。

舊年出版的《朱鎔基講話實錄》,壓軸一篇文章,題為「大力發展公共交通」,係朱鎔基在2003年2月農曆年初一,探訪北京市公共交通總公司職工時發表的講話,裡面講到中國城市人口閒閒地一百幾十萬,人人一部車的話,污染空氣之外,燒油又要靠入口,透過政府補貼刺激汽業發展,完全唔乎合中國國情,據呢位前總理自己講,本書臨付印之前,特意加入去。中國退休領導人甚少公開露面,點評時政更加絕無僅有,朱鎔基將10年舊話臨時加插在為自己的大作,可見佢老人家對之前幾年的交通問題汽車產業政策,非常睇唔過眼。

工信部呢份《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(2012-2020)》得到國務院通過,同時,冇再為汽車業本身制定一個相類似的規劃藍圖,即係話俾全國車廠同埋地方政府知,中國汽車產業會繼續獲得中央財政補貼或大力支持的環節,只有新能源汽車。

據內地傳媒報道,呢份新能源汽車規劃的另一個爭議熱點,在於是否包括一啲可量化的政策目標,結果最後都整咗幾個,最搶眼一個目標,就係去到2015年,爭取全國的純電動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,累計銷量可以有50萬架,到2020年增加10倍至500萬架。

聽落好令人振奮,其實相常保守,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字,2011年中國汽車產銷總量超過1800萬架,就算中國車市銷量唔再增長,去到2015年,電動車產銷數目,只係佔全國的2.8%,到「十三五」下一個五年計劃,先會出現比較似樣的增長。

換句話講,未來幾年的電動車市場,在中國都係試水階段,唔會出現類似09年車市的爆炸性增長,反而在叉電站等配套設施,會花更多財政投入。

以中國目前能源結構嚟睇,主要發電來源仍然係燒煤,一街都係電動私家車,少咗柴油汽油,多咗燒煤,亦唔見得環保得去邊,要真正減低對石化能源的依賴,就要發展其他可再生替代能源。

風、水、太陽能等各種發電技術,中國近年都花咗唔少時間精力,甚至在市場未成熟的時候,已經大量投資,發電產能一大堆,但係發電之後點同電網銜接,已經成為新能源市場的最大「短路」樽頸位,講到呢度,就涉及「儲能」呢個相對冷門的問題,下回再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