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回講到,中信泰富(0267)及前主席榮智健,同直系母公司中信集團,咁多年嚟關係似親實疏,公司有錢賺跌落大股東榮氏家族個袋, 98年亞洲金融風暴及十年後的全球金融海嘯,榮智健及中信泰富鑊鑊都中招,又要搵阿媽埋單,兩次撲火大隊長,都係中信集團現任董事長常振明。
據中信集團前任董事長孔丹後來接受內地記者訪問時透露,2008年中信泰富炒燶澳元一役,如果唔救,除咗帳面上蝕20億美元,「中信」招牌個商譽損失可能更大,國務院亦有指示「中信集團要對中信泰富負起責任來」。
從其後澳元兌對美金的走勢睇嚟,中信集團揹上身的外匯合約,最後分分鐘有錢賺,近HK$8元購入的中信泰富股權,升值超過一倍,更將一間持股量唔夠3成的香港藍籌企業,變成擁有愈5成絕對控股的附屬公司,呢舖雖然「焗賭」,結局大鑊全勝,常振明作為救火大隊長,甚至可以邀功,同阿公講自己有眼光。
中信泰富重新變成「國控資產」,所謂「母子關係」出現質變,唔再係公司高層與高層中間的問題,好多嘢又唔同講法,尤其係榮智健退任主席一職後,唔知出於本身套現需求定係媽咪打救的協議一部分,分批減持公司股權,目前持股量剩低7%左右,榮氏家族色彩大大降低,到2011年底,中信泰富董事局內,剩低「前太子」榮明杰,董事局下設7個委員會,榮明杰一個都冇份,擺能係花樽一個,舊年中信泰富業績只係微升,榮明杰全年人工更被狂減7成至267萬(港元,下同),差在未叫呢位前太子自己執包袱。
據中信集團2010年年報顯示,榮智健仍然係母公司「常務董事」之一,中信集團舊年12月完成改制為「國有獨資」,並正在招牌上加上「有限公司」,為香港整體上市舖路,公司新網頁上,董事局已經唔見咗榮智健個名,可見榮氏家族在系內人脈及影響力,進一步淡化。
如果將中信泰富的最高層,看成是新舊兩個老闆的對立面,站在常振明的角度看,人事變遷之後,當然要證明在自己的管理之下,中信泰富作為一間國控公司,唔會失禮得過榮氏家產的年代,最低限度要200%保證,唔會再有爆煲危機,所以中信泰富肯定變成一間更保守的公司,其次就係改善企業管治,大家可以比較吓兩朝年報的主席報告書,睇得出常振明份報告,有花過心思先出街,明顯有同股東溝通的誠意。
中信泰富07年盈利超過100億港元,屬公司記錄,最高市值近1000億銀,今日剩低一半都唔夠。中信泰富舊年純利90億多少少,包括常振明的新一任國企幹部管理層,要公司盈利再創記錄,難度唔高,不過斷估同時要同股東講,市值亦都超過榮氏家族管理年代,咁先夠威。
以中信集團資產的多,要透過注入資產,谷大中信泰富市值,難度等如零,值得留意、甚至值得欣賞的是,管理層冇行呢條捷徑,反而似乎有意突顯踏實的作風,全力去搞前朝在2006年買落的澳洲鐵礦開採項目。作為中信集團董事長,常振明大把嘢要搞,不過佢在中信泰富年報透露,佢自己,同埋整個中信泰富管理團隊,工作重點時間精力,都放在呢個國企在海外最大的鐵礦上游項目。
中信泰富近排股價超嚟越沉,正正因為項目點解超支及投產時間一拖再拖,點解會咁,財經茄哩啡呢類外行人唔識答,純粹從表面證供睇,項目06年買入,近年鐵礦石價格升咗幾多,可以問題國企鋼廠份年報,唔計工程費用,中信泰富投資成本應該唔貴,同自己本身的特鋼投資有協同效應,亦係好正路的策略,如果中信泰富現任管理層克服唔到呢個海外項目的風險, 作為圍棋高手的常振明的最後一步,可能先係小股東望穿秋水的系內業務資產重組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