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9月28日星期五

乾溏小鴻海(下)



鴻海成個集團,包括香港上市的富士康國際(2038),有過百萬人幫老闆郭台銘打工,廉價勞工密集,好似出事的太原廠,閒閒地十萬八萬人,生產線的轉移往大陸,帶動內陸省市城填化,打公仔唔再需要穿州過省落深圳打工,有乜唔順超返鄉吓都容易啲,亦即係話,鴻海降低咗「生產成本」同時,新一批員工劈炮唔撈的「機會成本」亦大大降低,更容易拍拍屁股走人,更容易企起身反抗過度剝削,鴻海的生產大軍變得更唔穩定,管理更難。

近年大陸的勞工市場,每逢見到富士康或鴻海大舉請人,就知道美國蘋果好快有新型號出街,山西省傳媒今年3月已經報道過,鴻海攞咗愛瘋快的大單,即時要請2萬新工人,臨時拉伕,模式同香港建築業勞工供應的判頭制已經冇乜大分別,邊個有大單就大量請人搶人,周不時出現大量的勞動力缺口,好多時要出動到地方政府出面,層壓式要下面市縣級政府幫手請人,好似鴻海太原工廠,請咗大量山東及河南工人,更加容易因為地域主義出現「群眾事件」。

當然啦,「鴻海」及「富士康」兩牌招牌,多得之前的員工連環自殺,已經洗唔甩「血汗工廠」的味道,更成為勞工權益的最有影響力反面教材,新一批民工,講緊好多90後,唔似得上一輩咁任勞任怨任打任捱,鴻海等工廠老闆,如果掟錢唔夠毫,類似太原單一工廠的「群眾事件」,肯定陸續有來。

一部愛瘋快當賣5000蚊港紙,如果蘋果賺500蚊,鴻海可能只係賺5蚊,甚至更少,所以要用規模搭救,用錢掟工人會壓縮所剩無幾的毛利,過份壓窄生產力又會引爆社會或政治炸彈,一句到尾,就係一盤不可持續發展的生意,「代工」查實係已經落後的經濟發展模式,鬥胆正命平,亦係中國所謂「經濟轉型」最想擺脫的發展模式。

鴻海做代工做到最大,主要隨身個人電子物品,乜都袋,都有一個好處,最少唔使點擔心客仔的產品被市場淘汰,一雞死一雞鳴點都有生意做,不過富士康國際叫單飛,Nokia被蘋果及三星打到變豬頭,富士康國際亦冇得撈嗱,越嚟越乾溏,近幾年差唔多年年見紅,啱啱爆發騷亂的太原廠房,就係舊年賣俾鴻海,生產線繼續縮水,上個月公布半年成績表,又係蝕兩億幾美金,市值仲有200億港元,股價其實絕對未算殘。

鴻海成個集團,唔係冇賺錢能力,最近仲話大舉進軍光伏產業,執吓平貨,不過在系內分工分餅,面對最大轉型壓力的富士康國際,暫時仍然只係含住條豬頭骨, 最弊公司透明度接近零,年年都話「專注智能手機市場新客戶」,「研發投資實起作用」,大佬,阿水都話識得自制工業革命,究竟你想點啫?

富士康國際主席,唔係郭台銘,而係一個叫陳偉良的香港人,當年為咗Nokia呢個大客,全家搬咗去芬蘭,終於拎到大單,造就富士康國際2005年上市前後的幾年黃金時期,市值一度接近二千億港紙,幾年時間做咗一個「小鴻海」。

富士康國際上市之後,鴻海冇話點賣舊股套現,亦冇乜發行新股集資,最多因為行使認股權先出現股本變化,似乎富士康國際在鴻海集團的最重要角色,係要獎勵好似陳偉良呢類高層,對於母公司嚟講,好似可有可無咁, 陳偉良舊年唔再兼任行政總裁,新官程天縱上任,唔夠一年,早幾個月又劈炮,聽講因為本來想搞自己品牌,但大老闆郭台銘反對,結果要反枱。鴻海系管理過百萬工人已經一頭煙,系內高層的關係亦似乎今非昔比,挾在中間的富士康國際,越嚟越似一個孤兒仔,公司大幅提高透明度之前,投資價值接近零。

關連文章:
1. 乾溏小鴻海(上)(下)
2. 鴻海迷航(上)(下)

伸延閱讀:
1. 視頻: 郭台銘訪問(上集)|(下集)|(文字實錄)
2. 中國經營報: 河南巨額補貼助富士康招工
3. 商業周刊: 陳偉良兩年創造小鴻海

1 則留言:

  1. 順叔,其實鴻海同富士康賺錢並唔系全靠代工。台灣代工有幾間,但係通常富士康價錢最平,因為佢夠大可以做埋低技術零件(如電線,機殼,標籤,紙盒)。同華碩的Pegatron比,大家都有做水果生意,但系富士康可以白做代工但系做零件賺翻。

    幾年前我問一個台灣光寶做野的朋友,話代工利潤通常系人工的百分五到六。假設如果愛瘋快工錢要一千,代工可能會賺五、六十,但系如果同華碩鬥只收三、四十,就要靠零件賺多三、四十搭救。

    大陸人工其實比越南要高,不過始終開發得早所以大部分代工仲系大陸做。鴻海、富士康其實都有系更平地方開廠,不過越南同你無統戰利用價值,可能有事件就會比較麻煩。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