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示包含「01398 - 工商銀行」標籤的文章。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包含「01398 - 工商銀行」標籤的文章。顯示所有文章

2012年6月13日星期三

柯大俠盜(續集)


恒生(0011)大班、工行(1398)非執董...

國際資源(1051)中策(0235)思捷(0330)...

俠耶?賊耶?

如果國際資源真有資源,中策真個併購有策,思捷女士應該唔係女屍。

思捷市值130個億,「柯大俠」呢個品牌,今次又會值幾多個億?

關連文章:
1. 柯大俠盜

2012年5月15日星期二

港銀家族(中)

上回講到,農業銀行(1288)豪掟50個億(港元,下同),以破中區甲級寫字樓記錄的價錢,買咗干諾道西50號,唔單止振動香港地產界,在銀行界都好可能非常轟動。
中行(3988)有間中銀香港(2388)工行(1398)早兩年私有化咗工銀亞洲,建行(0939)H股上市後亦買咗策略股東美銀個香港業務,四大國企銀行當中,農行唯一未在香港銀行界插旗,今日大手筆買件甲級商廈做總部,唔使問阿桂,在香港物色緊擴張機會,包括買件中小型港銀。

國企巨銀為咗顯得架勢啲,花多多錢買嚿磚頭做總部當做巨型招牌都在所不惜,併購香港銀行的話,唔會為買而買,2007年招商銀行(3968)買永隆,當日曾經加入戰團,除咗工行,更意想不到的,仲有中國人壽(2628),可見國企巨銀對香港金融資產興趣非常濃厚,有銀行放盤,打開本簿任睇,唔買都埋嚟睇吓。

中港金融市場多錢銀往來,在香港插支旗方便做生意,肯定係大趨勢,好簡單咁講,大陸唔少有銀士,將部分家財搬出海外先會有安全感,國企銀行幫客仔做財富管理,在這麼近那麼遠的香港離岸市場,整盤銀號生意,搬出搬入都方便啲,唔通要搵競爭對手幫拖,又或者吓吓搵牛記咩。

近期有唔少內地地產商,有興趣在香港買地皮搞吓事,未必一定扯住打破香港地產霸權的正義旗號,更可能只係因為內地的客戶,在香港買幾件貨,有乜嘢方便得過自己個地盤。連莫財的地產公司都要在香港搵地盤,國企巨銀高層對中港金融資場的市野更濶,咁多人對港銀有興趣,唔會死錯人,退一 步講,霸定山頭,總好過市場機會出現時,先發現自己兩手空空。

買咗間港銀,等如同時買入一班有國際經驗的金融專才,仲要差唔多同聲同氣,對國企巨銀嚟講,屬於好寶貴的無形資產,農行上市時冇引入任何外資策略股東,國際化步伐比較落後,有興趣在香港試水亦無可厚非。

香港銀行同埋中環甲級商廈一樣,都係奇貨可居,個個吊高嚟賣,賣家一樣個個有咁上吓財力及定力。最大分別,間唔中亦會有跳樓貨,大把買家準備接貨之餘,同時有唔少經紀中間人游來游去穿針引線;銀號賣盤的話,唔會有中間人,屋企開得銀行,仲要已經幾代經營,年年賺錢分股息,分分鐘個個已經十億計身家,只不過等緊上車「升呢」做百億級超級富豪,亦即係話,香港銀行賣盤成交,唔似得甲級商廈咁有個客觀估值,只能夠反映賣家有幾貪心。

香港仲係家族式經營的上市中小型銀行,賣一間少一間,而家一隻手數得晒,創興銀行(1111)早前年將自己個招牌斬頭去「廖」,降低家族色彩,萬一賣盤成事,變賣祖業的感覺都冇咁濃厚;永亨(0302)管理層更加多次講到明,甚至出晒上市通告,對於賣盤持開放態度,有誠意隨時可以傾。

永亨及創興,一間太大,一間太細。永亨市值近240億元,市帳率1.4倍,3倍市帳率套現的話,大嗱嗱500個億,國企銀行年年供股集資,有排都冇人食得落;創興市值60億元,折讓近兩成,但係太細粒,而且略嫌有少少化石味道,食之可能冇乜味,買佢不如買干諾道西50號。

去頭去尾,大新銀行(2356)體積在兩者之間,價錢亦最殘,形象及業務都相對國際化,可能係最啱國企巨銀併購的目標,管理層冇乜講過話要套現,傳媒報道所見,就算被兜口兜面問有冇併購賣盤計劃,都冇話顯得特別熱衷,呢種先係最有機會成事的賣家表現。

下回再續。

關連文章:
1. 港銀家族(上)(中)(下)

2012年5月14日星期一

港銀家族(上)

今期開香港銀行。

上星期農業銀行(1288)忽然出手,一掟近50個億(港元,下同),掃入成楝干諾道中50號,楝嘢位處中環上環交界,唔算最中心黃金地段,但平均呎價仍然接近2萬8蚊,打破中區甲級商廈最貴成交記錄。

干諾道中50號呢件貨,前身包括鱷魚恤大廈一、二期,仲有隔離辰達集團大廈,2007年初由花旗集團旗下的房地產基金斥資近15億元買入,合併發展,成為中區罕有的新落成商廈,項目裡面出現過不同的業主及股東名字,唔理當中轉手幾多次,建築加利息總成本當20億,5年賺超過1倍,可以話係近年中環重建項目的代表作。

做得中環業主,入貨時間早的話,唔需要好有財力,但一定要好有定力,望住個樓價呯呯聲上,引得住手唔出貨,吊高嚟賣願者上鈎,黃金地段整楝物業放盤更加罕有過山頂豪宅,就算有放盤,肯定只會係天價,成交一單,破記錄一次,所以交易另一邊的接貨買家,掉轉頭唔可以有太多定力,但一定要更有財力。

中環對上一單全楝物業交易,無獨有偶,買家又係四大國企銀行之一的建設銀行(0939),2007年建行在香港上市冇耐,同策略股東美國銀行買咗香港盤生意之後,向麗新發展(0488)購入中環麗嘉酒店4成股權,重建做建行在香港的新總部,作價大約14億元,即係話項目估值當時只需36個億,平均呎價1萬6千銀,前麗嘉酒店位置更靚,用翻2萬8呢個最新呎價值,建行香港總部現在都值63億元,而家望返轉頭,5年前的記錄天價,現在竟然平到笑,香港個樓市真係顛咗。

大型國企的領導層,其實都係共產黨高幹,人工唔會高得去邊,請香港一個銀行專業人士做高層,年薪分分鐘等如一個四大國企銀行老總的10倍以上,假設冇枱底數,國企老總最大回報,並非來自錢銀人工的回報,而係權力,所以大型國企近年都有個情意結,最緊要夠威夠架勢,明明已經係肥佬,都要再打腫塊面驚人睇唔到,講到派頭,又點少得在香港呢類金融中心,插一個地標式的總部。

所以當日中國銀行(3988)中銀香港(2388)個中銀總部,點都要起到全港最高,長實(0001)識做人,長江中心總部都唔夠膽高過中銀總部;所以建行要買中環5星級酒店舊址重建做總部;所以農行都不甘後人,半百億在香港買楝甲級商廈,呢啲就係最具中國特色的樓堂文化。

以前大陸政商高幹,嚟到香港拜訪下厘畢道,見到毫不起眼殘舊簡陋的政府總部,可能會覺得呢啲正正係廉潔文明的表現,同大陸靚仔堂皇的政府地標成為鮮明對比,今日香港的政府總部,其實亦正正係「大陸同化」的明顯例子之一(呢個觀察,來自「思想花園」的一篇博客文章)。

今日四大國企銀行當中,中行建行農行,都已經在黃金地段打釘起樓,遲遲未出手的工商銀行(1398),可能仲有大茶飯諗緊,多數打緊幾楝中環舊政府物業的主義,如果前政府總部、美利大廈等舊址,未來轟立工行的香港總部,一啲都唔出奇。

今日四大國企銀行當中,中行工行建行,都已經在香港銀行業插旗運作,擁有全資或控股附屬公司,唯獨農行,未在香港金融市場建立乜嘢山頭位置。如果農行只係想在香港楝個招牌做宣傳,在維港兩岸是但一間商廈天台,買個牛龜咁大的廣告招牌就搞掂,無需要50個億買楝地標總部。

農行上星期破記錄天價買入干諾道中50號,好可能預示農行好有興趣在香港大展拳腳,填補中港金融市場獨缺的空白位置,所以干諾道中50號呢單大刁,唔單止轟動香港地產界,在香港銀行界,可能引起更大轟動躁動,下回再續。

關連文章:
1. 港銀家族(上)(中)(下)

2012年5月11日星期五

大市中指(下)

上回講到,中國證監會上上下下,近排出力推銷A股投資價值,出晒口術叫股民買「藍籌」,但係中國股市各種指數系列亂七八糟,反映唔到體制改革的影響,整體市值大幅膨脹但係主要指數十年一夢原地踏步,連一個連一個具代性的「藍籌指數」都欠奉。

出現咁奇怪情況,一句講晒,就係證券市場連基本的創新能力都冇,所有創新改革,都係由上而下推動,阿公信唔過投資銀行證券公司,亦信唔過股民保護自己及從錯誤中學習的能力,真正「原地踏步」的,其實係開放股市的決心及勇氣。

過去10年,中國股市唯一有意思的改革,其實只有2005年處理咗所謂「股權分置」的歷史問題,大量原本非流通的國有股內資股,變成可流通A股,同股同價同權,A股市值忽然以倍數膨脹擴容,2005年5月,A股市值大約只有3,500億美元 ,而家足足升咗近10倍去到3萬個億美金。

手上冇比較數據,但可以百分百肯定,A股每年的新增資本規模,位居宇宙榜首,而且跑羸人哋幾十條街,巨量股票新供應,又有所謂「大小非」解禁的舊股套現壓力(好多人原本放在櫃統的廢紙忽現變咗億銀計身家,所以香港豪宅咁貴),投資者唔信股票信磚頭,股市又點會起到頭。

舊年底銀行存款足足有83萬億人民幣,即係民間資本多,不過投資渠道小,儲蓄轉向投資時候,出現嚴重的金融資源錯配,其中一個重要原因,正正係監管機構多年來對投資銀行監管得太死,證券公司被邊緣化咗,賣任何一項產品,都要經過中國證監會十幾層審批,投資銀行只可以幫客仔做經紀生意揼石仔,有錢佬想做財富管理,一係幫襯商業銀行,一係幫襯信託公司,不過兩者都唔可以直接幫客仔投資股票,反而變成影子銀行的另類信貸資金池,股市靠大量散戶游資,冇可能撐得旺谷大咗10倍的A股市場。

之前講過,總理溫家寶講明中央已經「統一思想」,打破銀行壟斷,最重要潛台辭其實係放手做金融改革,包括要投資銀行及保險公司,在銀行體系接收更多金融資產。

今個星期,中國證監會搞咗個乜嘢「證券公司創新發展研討會」,一連兩日,雲集全國所有大小投行證券公司高層,香港冇乜人留意,但係在大陸就成為咗金魚缸熱話。

證監會主席郭樹清發言時,第一句話估唔到咁多人出席,第二句係「證券行業處於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」,第三句叫投行「不取不義之財」,跟住句句幾乎都係「創新創新放膽放膽」,雖然「創新肯定會出錯」但會得到監管機構的包容。

呢類雲集監管機構及行業高層的「腦振盪會議」,一人一句已經幾個鐘,查實冇乜嘢好討論,會議目的,用共產黨語言講,就係解放思想,營造股市良好氣氛更改革勢頭,迎接十八大勝利召開(不過唔知會唔會拖幾耐);用廣東話講,就係監管機構直式通知全國證券業,中央放手,你班友仔就放膽,幫阿公搞旺個市,推動一場由下而上的金融市場文化大革命,錯咗都唔緊要唔使擔心;用財經術語講,就係中國證券公司將會有更大發展生存空間,影響行業發展的政策基本因素將會出現徹底變化,商業銀行將出現「去槓桿化」,投資銀行資產出現「槓桿化」。

大市走勢難測,不過中國要減低對對銀行體系的依賴,推動證券業的發展,方向非常明顯,亦到咗不改革不能發展的地步,再次講一個冇乜人留意的比較數據,中信證券(6030)舊年純利126億元人民幣,同期工商銀行(1398)單單一項「投資銀行」業務,已經有226億元。

關連文章:
1. 大市中指(上)(中)(下)

2011年9月9日星期五

中外銀緣(下)

(刊於2011年9月9日am730)

話說2005年3月,建行(939)當時一哥張恩照涉貪落馬,轟動中外金融界;3個月後更激動,美國銀行宣布25億美金入股建行9%,當時呢單刁,除咗係外資入股中國企業最大手筆交易,亦係四大國企銀行第一次引入外資。

美銀目前在建行H股股權,降至大約得5%,但撤退得算幾有秩序,雙方表面上仍好嚟好去,早兩日先公布,續訂「戰略協議」,延長至2016年,但係內容就修改咗唔少,當中最明顯分別,就係美銀向建行所提供「戰略協助」範疇,冇咗「風險管理」同「公司治理及管理」,好明顯,建行今時今日大支嘢咗,唔覺得太多嘢可以向美國銀行偷師。

美銀入股之後兩年,同建行關係屬於蜜月期,將香港業務友情價賣畀建行,建行當年年報有關業務發展表述,吓吓提住點樣在美銀協助下,改善管治及服務水平,去到舊年,係咁意提吓就算,2010年全年,建行只係派咗51名中層管理人員,去美國參加「跟崗培訓」,相對之下,滙控(005)同交通銀行(3328)合作關係就緊湊得多,雙方每年舉行2次「最高層會議」,兩個執行主席定期開例會,總結合作上出現問題,提出未來合作重點,交銀派高中層人員去滙豐銀行交流、「跟班實習」及培訓,舊年就超過3,000人次。

滙控入股交銀,係國企銀行第一段中外銀緣,咁耐以嚟從冇減持,理論上最有潛力發揮中外策略聯盟有錢齊齊搵效應,滙控加交銀呢個組合,在中國銀行市場,將會係一個不能忽視嘅長跑好手。中信銀行(998)同西班牙BBVA銀行亦合作無間,不過歐美銀行好莫財,美銀都要四圍撲水,歐債問題繼續惡化的話,唔知會唔會影響到雙方關係。

揀外國拍檔,最冇眼光,又或者手氣最差,都算係中國銀行(3988),09年皇家蘇格蘭銀行撲水應急,沽突中行策略持股,中行發言人評論皇蘇減持動時,竟然公開講咗一句:「不會忘記釜底抽薪的行為」,講到咁,仲邊會有計傾。

國企銀行同外資策略股東關係轉捩點,來自08年一場所謂金融海嘯,中國銀行家從此自我感覺良好,在北京眼中,中國銀行業發展,甚至會被視為「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」,同西方資本主義意識形態主要鬥獸場。歐美金融市場,最聰明又最賤格人才,絕大部分掛住搵人笨搵真銀,唔會選擇在監管機構發展,中國模式啱啱掉轉,最大牙力最有資力金融人才,先至會被提拔到去監管機構。

目前中國財金官員最高層,好似人行周小川、銀監劉明康,基本上十六大之後上場,見證中國金融黃金十年,十八大多數要退休大換血,爭櫈仔遊戲未塵埃落定之前,可能金融改革唔會有太大動作。05年美銀6月入股建行,開閘大放外資進場,7月人民幣匯改,至今國企銀行資產膨脹超過一倍,認真跨張,望返轉頭,原來如果政治保持穩定,中國金融改革開放,開快車速度可以好得人驚。

伸延閱讀:
#

2011年9月8日星期四

中外銀緣(上)

(刊於2011年9月8日am730)

國企銀行05年開始排隊上市,上市前指定動作,例必引入外國策略投資者,一嚟補充資本,二嚟增加市場信心,戰略合作拍晒拖有錢齊齊搵,今期睇睇,咁多年嚟,一段段中外銀緣,係咪全部鏡花水月。

美銀莫財,上星期進一步減持建設銀行(939)股份,套現83億美金,呢單今年第二市場最巨型交易,年初已經唱到街知巷聞,近百億美金貨,當然唔可以隨街亂掟,接貨者,第一要夠疊水,第二要同北京關係好,兩者加埋,就唔係咁多選擇,運用少少想像力的話,其實唔難推敲到呢單大刁背後多少脈絡。

美銀要出貨,第一時間,梗係要通知策略夥伴建行,建行如果唔想本身股份,被人掟嚟掟去掟到股價散晒,就要搵自己友接貨,今次美銀手貨,中資金融機構肯定接咗唔少貨,下次中人壽(2628)再公布業績,可以留意吓有冇增持建行股權。

美銀近年沽建行股份,沽極都仲有,其中一個最合作無間交易拍檔,就係新加坡淡馬錫。美銀09年第一次減持建行,淡馬錫已經幫手接貨,舊年建行供股,又接咗美銀供股權兼供埋股,上星期美銀第二次減持建行,又係淡馬錫幫拖,近30億美金接咗三分一貨,淡馬錫咁幫得手,可以想像,美銀出貨之前,甚有可能已經同淡馬錫打咗招呼,甚至係刻意讓路,等淡馬錫先套現再增持,令一個咁巨型股權變動,好有秩序咁完成。

淡馬錫大約每股6.26港元,減持建行套現12億美金,轉頭每股4.94元,又收返近30億美金貨,短時間內一賣一買,帳面賺到笑,橫睇掂睇,都唔似係主權基金長線投資風格,不過,經此一役,淡馬錫在國企銀行投資金額,應該已經增加到歷史新高,近兩年又咁積極支持國企銀行供股,北京都唔可以話新加坡政府唔支持中國銀行業,作為建行策略股東之一,淡馬錫同中方關係應該唔會受到影響。

美銀再減持建行之前,已經搵咗巴郡巴菲特入股撲水(唔知有冇搵股神幫手接建行手貨),仍然咁抵得諗明益淡馬錫,可以想像在新資本監管要求下,美銀認真莫財,美銀補充咗資金,其他歐美行家好似冇乜聲氣,大家應該留意吓,歐美大型銀行有集資需要,會唔會成為下一浪做淡借最佳籍口。

下回再續,睇睇除咗白銀真金,國企銀行同外資股東有冇感情好講。
伸延閱讀:
#

2011年7月22日星期五

表外風險(下)

(刊於2011年7月22日am730)

上回講到,近排外資投行及信評機構,輪流唱淡中國銀行股,講得最多一個理由,就係資產負債表以外信貸風險,睇真啲的話,工行(1398)「表外」資產,信用風險加權後金額,大約只係總資產半成。

間間國企銀行有本難念的帳簿,建行(0939)將2011年叫做「表外業務管理年」,可能就係因為表外資產特別多,唔計或然租金及資本支出,超過2萬億元(人民幣,下同),集團仲有8千億「衍生金融工具」,加埋就等如總資產26%。

聽落好得人驚,但係同工行一樣,建行最大嚿表外資產,嚟自未批出去貸款及信用咭額度,衍生金融工具名義金額好似好大,但只係交易量而唔代表風險金額。表外資產,亦唔代表一定高危,建行舊年資產減293億,256億嚟自貸款壞帳,表外資產損失只係佔7.5%。

08年信貨危機爆發之前,絕大部分歐美巨銀,成立咗好多表外SIV,例如花旗就最少有8個,仲要透過發行超短期商業票據融資,買落大量唔流通但又相對高息結構產品,例如次按CDO,短債博長息,高峰期持有近千億美元資產,國企銀行今日表外資產,無論規模定係風險,相對於當年歐美巨銀,只係小巫見大巫。

喺外國,最聰明最古惑金融人才,多數去咗投資行搵真銀,所以永遠道高一呎魔高一丈,中國啱啱相反,最有資歷及牙力,先可以坐到監管機構高位,呢種制度反而相對穩陣。銀監會已經下令,銀行要在今年之內,將表外資產撥返入帳簿,加埋種種新監管要求,各大小銀行帳目,2011年年報將有好大變化,呢個其實係好正面發展,最少畀外界一個訊號,監管當局睇得好緊,國企銀行好難亂嚟。

講到呢度,唔係話國企銀行前景一片光明,只係話冇外資投行及評級機構唱得咁衰,系統風險,亦冇乜能在一兩年內出現,唔好忘記,中國「表內」資產,仍然好豐厚。舉個例,地方債係公共財政一個最大表外風險,但地方政府同時擁有2萬幾間國企,唔少係盈利能力極佳上市公司,剩係出售部分國有資產,已經可以填補巨大資金需要。

外資行成日唱中國金融體系信貸風險乜乜物物,講穿咗,其實因為佢哋唔可以押注中國信貸風險,某程度上,中國金融市場最大問題,唔係負債太多,而係負債太少,債市容量不足,只係股市一半,亦唔夠開放,信貸風險吓吓要銀行硬食,如果發展多啲信貸產品,放寬外資投資限制,肯定好多外國投資者搶都搶唔切,唔會咁得閒唱淡。

關連文章:
1. 表外風險(上)(下)

2011年7月21日星期四

表外風險(上)

(刊於2011年7月21日am730)

外國信貸評級機構及投資銀行,近排經常用「表外風險」唱淡中國,表來表往,今期睇睇究竟講緊乜。

所謂「表外」,即係話放喺資產負債表以外(Off-Balance Sheet),外人睇唔到嘅東東。地方政府融資平台,就係中國公共財政一項最巨型表外風險;銀行放喺帳簿以外、冇話你知坐住嘅資產,亦係一項表外風險。

好諷刺地,外界開始驚覺國企銀行表外資產迅速膨脹,竟然發生喺監管機構及銀行本身,披露水平高咗之後。舊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,開始提出「社會融資規模」呢個新辭彙,人民銀行今年4月,開始公布季度社會融資數據,今年第1季數據出街之後,即時畀唔少人拎住唱淡。

所謂「社會融資規模」,即係除咗財經傳媒日報夜報嘅「新增貸款」之外,再加埋成個經濟體系透過舉債籌得資金,呢嚿嘢當中,比較容易理解嘅包括債券發行,難明嘅包括「委託貸款」、「信用貸款」及「銀行承兌匯票」,總括嚟講,就係監管機構視線範圍內,傳統銀行及「影子銀行」嘅融資總額。

根據人行啱啱公布數字,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達7.76萬億(人民幣,下同),當中新增貸款4.5萬億,企業債券淨融資6,588億,即係話傳統貸款以外,8成以上融資活動由影子銀行包辦,其中「委託貸款」,即係銀行做中間人抽佣、幫客仔做大耳窿借錢畀第三方嘅貸款規模,按年增加一倍至7,028億。

人行連銀子銀行數據都畀埋你睇,銀監會舊年年報又第一次話你知,中國商業銀行「表外加權風險資產」,總共有5.32萬億,08年全球信貸危機之後,投資者聽見「表外」就即時變驚弓鳥,中國影子銀行膨脹得咁跨張,自然個個嘩嘩聲。

一碌竹唔應該打沉一船人,口噏噏亦冇意思,間間銀行處理帳簿會計手法都唔同,例如工行(1398)已經將金融衍生工具投資,放返入本帳簿,建行(0939)就未做呢個動作,建議大家如果買咗邊間國企銀行股票,下載分年報,然後用「表外」做關鍵字搜索一吓,再同其他銀行做吓比較,就知道大概知道小股東坐住乜嘢表外風險。

如果唔計或然租金或資本開支,工行表外資產,可以喺2010年中文年報215頁睇晒,嚿嘢總值1.65萬億,等如資產總額12%,聽落好跨張,其實冇咁嚴重,因為當中超過一半係未批出去貸款及信用咭額度,風險加權後,表外資產佔比就唔夠5%。

下回再續。

關連文章:
1. 表外風險(上)(下)

2011年7月9日星期六

算嚿銀數(下)

(刊於2011年7月8日am730)

上回講到,中國地方政府債務黑洞有幾深,銀行相關信貸風險有幾高,因為缺乏正式官方數據,投資大行班財演個個口噏噏當秘笈,咪埋眼唱淡都吹到似層層。

好多人驚鬼,因為未見過;見過鬼,多數反而唔會再怕黑。同樣道理,市場擔心中國銀行有系統性風險,因為唔知嚿銀債幾大,如果地方政府唔係將條數收收埋埋,如果監管機構能夠提供最新最準確數據,大家唔會覺得件事咁恐怖,呢啲叫做「不明朗因素」。

換句話講,拆除呢個計時炸彈王道正藥,就係提高公共財政透明度,跟住提出重組方案,呢樣嘢,正正發生緊,亦係中國銀行業近排最正面發展。

上個星期,國家審計署公布全國地方政府債務約10.7萬億,大約係中國經濟27%,當中一半嚟自政府融資平台。呢組數字,未必反映所有債務風險,最少係至今為止,中央政府一次最認真「摸底」工作,銀監會其實亦就銀行體系相關風險,一直進行「摸底」工作,如無意外,短期內會有官方數字出街。

中央要徹底「摸底」,其實話你知,阿公正準備拆彈,亦係中國公共財政改革前奏,早排外國傳媒引述銀監會消息,話中央政府「三個月」內會做嘢,可信性不高,但當中提及成立類似當年匯金嘅國投企業吸納銀行部分不良資產、容許地方發債等幾個方案,最少可以反映監管機構幾個重要拆彈思路。星期四國務院例會,亦講咗要「高度重視」地方債問題,要按「分類管理、區別對待」原則,進行整改,並證實會研究建立地方政府舉債機制。

中央政府一邊以阿公身份收陀地,另一邊又做鴕唔準地方政府有赤字及舉債,所以地方政府唯有靠賣地支持公共開支,同埋靠融資平台呢啲表外灰色渠道撲水,如果正式準許地方政府發債,第一件事,就係要大幅提高地方財政收支透明度,如果唔係,邊度會有投資夠膽借錢畀你;第二件事,要開放債券市場,引入更多外國資金,唔係再由國企銀行溏魚飲溏水。

地方地府為發債被迫增加公共財政透明度,引入更多資金分散銀行體系相關信貸風險,呢兩件事,亦係兩個無可避免改革大方向,唔會幾個月內嚟一場全國整改,問題亦唔會忽然一天光晒,但最少成件事唔會咁「不明朗」,到時好似穆迪呢啲二打六,就唔可以再隨便亂噏,投資大行,更可能會排隊唱番好添。
伸延閱讀:
#

2011年7月8日星期五

算嚿銀數(上)

(刊於2011年7月7日am730)

今期開中國銀行系統性風險,再講呢個超悶題目,因為實在頂唔順班財經演員,今次講緊大行分析員,唔知頭唔知路,亂唱中國債務危機。

講真句,大陸政府又認真幫唔落,5月初寫過一篇《城投國債》,講過公共財政能見度,尤其係地方政府層面,幾乎等如零。市場掌握唔到地方政府債務,又掌握唔到銀行體系信貸風險,冇權威性官方數據,呢嚿銀債有幾大,人人都可以口噏噏當秘笈,唱吓唱吓,都唔知乜係真乜係假。

先搵兩份,近排唱得最淡兩份所謂研究報告望吓,第一份,6月20日,瑞銀將中國銀行股投資評級全線調底,因為佢哋個中國研究主管,有個「驚人發現」,警告中國整體信貸佔經濟比例,已經由08年120%,升到今年3月166%!之所以出現呢個「驚人發現」,源於人行今年4月,公布咗一組所謂「社會融資規模」,即係除咗新增貸款之後,債市、仲有銀行資產負債表以外,所有提供融資舉債的總量,瑞信就呢組數字,做咗一大堆假設及推算,整色整水一輪,就出現中國債務佔經濟比例急升呢個結論。

聽落嚇死人,睇真啲,呀唓!過去兩年為咗刺激經濟,中國銀行貸款總額,增加超過6成,信貸佔經濟比例上升,又點會係新聞,銀行表外資產,就算睇開財經茄哩啡都知道,銀監會舊年年報,第一次披露咗總額係5.3萬億元(人民幣,下同),所以表外債務急增,亦唔係新聞,投行不過是但搵個理由轉軚唱淡。

第二份,今個星期,穆迪,信譽差到冇朋友嘅信貸評級機構之一,加入唱淡大行列。國家審計署上個星期,話全國地方政府債務,總共10.7萬億元,穆迪聲稱,比較過中國銀行監管機構報告之後,「發現」審計署可能低估咗銀行對地方債債務風險,低估金額高達3.5萬億,認為中國銀行體系信用展望可能會轉為負面云云。

大佬,中國銀行監管機構有兩個,一個係人民銀行,一個係銀監會,兩個機構,從來 - 講多次 - 從來未估計過地方政府債務有幾多,財經茄哩啡搲爆頭,都唔知穆迪搵乜嘢官方數據去比較。大家用常識諗吓就知,地方政府盤數透明度等如零,監管機構又點會知道債務有幾大嚿,如果知道,就唔使審計署出動超過4萬人,用超過3個月時間,去做一次全國性審查啦係咪?

中國銀行業,最近有一個正面發展,可能令近月排隊唱淡投資銀行,又排隊轉軚唱好,下回再續,睇睇係乜。

伸延閱讀:
#

2011年5月6日星期五

城投國債(下)

(刊於2011年5月6日am730)

上回講到,中國公共財政存在債務風險,但喺各大小公開帳目,唔會搵到太多線索。

中央政府唔準地方政府發債,要透過財政部代發代還,近年額度大約每年在2千億(人民幣,下同)之間,同時所謂預算法亦規定地方財政唔可以有赤字,於是好神奇咁,所有已公布年度預算地方帳目當中,赤字預算絕無僅有。

點解可以咁神奇,因為好多政府所謂財政預算,唔係成盤數公開,好多大型項目,會以獨立基金帳目形式處理,例如北京搞奧運,上海搞世博,廣州搞亞運,獨立帳目唔會有得睇,亦唔會反映喺年度帳目,同樣道理,中央唔畀地方政府發債,但對地方政府成立幾千幾萬個融資平台,問銀行借錢搞基建甚至搞搞震,隻眼開隻眼閉,唔使問阿季,呢堆融資平台帳目,亦唔會公開。

地方公共財政披露唔全面,上市國企巨銀,情況其實唔好得去邊,四大國有銀行,舊年年報,冇一間將城投債務獨立披露,工行(1398)建行(0939)管理層,據傳媒報道,倒在記者會披露咗相關債務,相關數目分別5.1千億及5.4千億,建行管理層更表示,最擔心相關鐵路融資債務,鐵道部近排出咗乜事,唔使多講。

一間國企巨銀,地方融資平台資產5千億,唔算太跨張,亦未必全部係高風險爛數,不過如果冇事冇幹,唔會人人將條數收收埋埋,應該有不能說的秘密,甚至可能係資產負債表以外之事,冇辦法有秩序披露。銀監會2010年年報,第一次披露咗,全國商業銀行,有5.3萬億風險加權資產,在資產負債表以下,聽講所有銀行,今年之前要將相關帳目,整合番入自己數簿,到時可以留意,各大銀行條數仲有冇咁靚。

巨型國企銀行,舊年純利繼續增長超過兩成,二三線銀行,增幅更普遍超過4成,過去幾年增長記錄,絕對唔差得過騰訊(0700),中國科網公司市盈率,可以去到40倍咁跨張,但國企銀行,市盈率有雙位數字已經叫做好叻仔,市場唔肯俾太高估值,一來因為銀行市值已經超級巨型,二來因為唔係咁多人相信,國企銀行真係咁穩陣。

之前講過好多次,中國以前讓小部分人先富起來,而家要和諧社會,多啲人可以分享經濟開放改革成果,即係要扭轉一個30年嚟相對成功管治模式,屬超級高難度動作,好簡單咁剩係睇一樣嘢,地方政府靠土地財政支撐城市建設,而家中央將大量土地變成公營房屋,同時又要大增其他社會福利,暫時睇唔到一個可持續發展模式。

關連文章:
1. 城投國債(上)(下)

2011年5月5日星期四

城投國債(上)

(刊於2011年5月5日am730)
今期開中國債務風險。

美國佬失驚無神發現並做低拉登,一個身高六呎四寸大鬍鬚,耐唔耐就拍條片播出街,成為懸紅2500萬美金頭號通輯犯,全球特工加人造衛星追捕愈10年不果,眾裡尋他,那條友卻在,巴基斯坦軍事重地隔離一間比鄰居大八倍巨宅,劇情仲犯駁過香港電視連續劇,難怪拉登已死、未死、幾時死,陰謀論全球滿天飛,分唔清Obama定Osama。

地球是很危險的,唔係話恐怖襲擊,而係講緊全球三大經濟體系,美中日,過去兩個月,國債輪流被信貸評級機構唱衰,歐元區亦唔好景得去邊,有錢真係唔知放喺邊度先安全。拉登之死,如果代表美國要為反恐時代劃一個句號,撤軍削軍費,專心收拾國內爛攤子,重修外交關係制衡中國,對美國經濟係好事,近排求其望吓美國巨企業績,大部分相當靚仔,唔可以太睇少美國政經體系復完能力,全世界掛住喺中國搵銀,亦未必絕對安全。

中國債務最大風險,嚟自公共財政帳目唔係咁多有得睇,就算有得睇,亦唔係好睇得明,好多內地術語唔知講緊乜,每年人大政協幾千人,舉手拍手通過中央財政預算,可以肯定九成九以上代表,唔知盤數講乜。

好多帳目就算有得睇,睇得明,亦睇唔晒,因為唔會成盤數放出嚟,例如好多人講,地方政府融資平台,債台高築,監管機構亦多次提出警示,但就從來冇邊個地方政府,會將呢盤數公開,外界成日估全國城投債務有幾高,有人話7 萬億(人民幣,下同),有人話十幾萬億,大家估估吓,因為從來未見過正式官方統計,順叔近年搵遍銀監人行大小報告聲明,都搵唔到一個正式數字。

國務院常務會議,今個星期開「推進財政預算公開工作」,表明政府部門及地方政府,近年公開帳目未夠細化,唔清唔楚,同公眾期望仍有差距,要進一步公開帳目範圍。

下回再續,睇睇呢啲債務風險,收埋喺邊度。

關連文章:
1. 城投國債(上)(下)